
电线电缆行业占据着我国电工行业1/4的产值,其产品品种满足率和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90%。电线电缆这类产品种类繁多,应用范围广泛,主要涉及电力、建筑、通信、制造等行业。从大处考虑其质量好坏密切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的各个方面,从企业自身考虑也直接关系到生产安全问题,从消费者的使用角度考虑密切关系到消费者的权益。但是,近期我国却频频发生因电线电缆质量不合格而引起的火灾事故。
在此,我们探究一下,市场上存在严重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电线电缆产品的原因在哪里。
电线电缆企业恶意压价竞标
据了解,目前我国线缆生产企业已达7000多家,因此,电缆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日渐激烈,很多企业为了谋取更多利益,他们选择在招投标环节做小动作。在利益的驱使下,有近40%的电缆企业开始涉足恶意压价竞标等不良竞争行为。
有的企业低价中标后,会想方设法地偷工减料,导致中标项目产生严重的质量问题,又或者由于利润空间很小,大大压缩生产管理成本,从而导致中标项目出现生产隐患问题。
电线电缆企业偷工减料
最近铜价和各种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,电线电缆招投标价格又相对过低,如果企业按照行标和国标进行生产,他们一定会大幅亏损。为了使自己多谋取一点利润,这些企业在生产电缆过程中选择了偷工减料,以次充好的做法。
电缆的制作工艺其实并不复杂,一根电缆无论它的用途是什么,其基本组成部分通常为导体和绝缘护套这两部分。导体通常为铜/铝材质的,绝缘外壳一般为塑料材质的。有些电缆生产企业为了获得更大的利润空间,开始忽视原料进厂检测,有的企业甚至故意使用劣质原料。据业内人士透露,不少厂家用废铜顶替好铜,好铜和废铜的差价为6000元/吨,好铜直接从矿石提炼,电阻值低;废铜含有杂质,电阻大,使用起来自然会影响电线电缆的性能和寿命。对于塑料材料,生产厂家也是想尽办法偷工减料,有些企业低价买来废弃的吊针管等医疗垃圾或废旧塑料,合格产品用二三十年都没问题,而劣质塑料两三年就会开始老化脱落。这种劣质产品流入市场肯定是经不起时间的检验的。长期这样生产操作,肯定会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问题的。
部分行业检测机构打开“方便之门”
对于业内人士而言,大家应该知道电线电缆行业内肯定存在各种各样的检测机构,按理说,这些检测机构通常都会按照国标对电线电缆产品进行严格检验。对于那些导体电阻、交联度等关键指标达不到要求的,以及产品线径不达标、存在用料偷工减料现象的电缆,检测机构如果在检测过程中发现产品质量不合格,则会增加产品抽查的数量,而且是要对不合格品进行复检。那么这些质量不合格产品是如何顺利通过检测,流入市场的呢?
据记者采访获悉,部分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在国标行标检测标准可依的情况下,并未严格按照国标、行标检测产品。只要有些电缆企业愿意付出一定的金钱代价,偷偷塞了红包且私下里招待几次饭局,充分表示了自己的心意。某些检测机构的工作人员便为这些产品不合格企业打开了“方便之门”。业内人士知道了这些“业内潜规则”以后,便不惜利用各种手段获取“通行证”—— 产品检测达标的报告。